崇阳周刊第641期第3版
3 上一版   下一版 4
·白霓古桂香满天
·望着娘,我眼里充满幸福
·石坳三章
·夜访茅井
·等候
报刊主页  |  版面导航  |  标题导航      
上一期     下一期
崇阳周刊电子版     
     下一篇4
点击数:215  更新时间:2022/8/10 16:59:21 将正文字体扩大  将正文字体缩小  还原正文字体为原样    
白霓古桂香满天
○吴梅芳

 

 

  多年前的一个秋天,我从崇阳县教育城经过时,一阵浓烈的香气飘进鼻腔,抬头一看,只见教育城大门两旁各立着一棵如亭如盖的桂树。上前细看,一颗颗、一簇簇银色的桂花,星星点点、层层叠叠缀于绿叶之间,如忽闪的眼,如满天的星,虽如米粒般娇小,但散发出浓香大气。真可谓: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点香。那淡雅脱俗的香味,直入肺腑,穿透骨髓,深深吐纳,如痴如醉。

  教育城是新建的,毫无疑问这两棵桂树是移栽过来的。朋友告诉我,这两棵桂树有300年树龄,是历尽千辛万苦从白霓镇白霓村童家湾移过来的,两棵树花了12万元。据说,途中有老板愿出50万元一棵买去,但没卖。桂树栽在教育城门前,寓意蟾宫折桂,金榜题名,表达了全县人民的美好愿望。

  时间如水,转眼到了2021年秋,一群户外爱好者在白霓村童家湾发现了几十棵野生古桂,经林业部门鉴定,这些古桂树龄200至600年不等。新闻媒体报道后,各大网站转发,掀起了一阵古桂热,前往观赏的人络绎不绝。正值乡村振兴进行时,县里高度重视,着手在白霓村建古桂生态文化公园,须得挖掘村里文化底蕴。

  一个温暖的初冬,我与几位文友驱车前往白霓村童家湾访桂。白霓村由原谢家桥村、白霓村、桂泉村三个村合并,是全镇版图面积最大的村。该村谢家桥野生古桂群共有古桂树47棵,童家湾便占了38棵,所以游人都是直达童家湾。大市河九曲西来,转了一个弯,将童家湾拥入怀中,形成“船形地,玉带水”之势,所以童家湾的山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“月形山”。

  村里退休教师童孟瑜是个精瘦的老头,他带路前往古桂群,边走边讲古桂的传说。相传,一个月朗风清的晚上,童家湾男女老少在门前场地乘凉聊天,突然狂风大作,天空阴云密布。月中桂树摇摇摆摆,只见五个龙形的东西落向童家湾月形山一带,分布于屋后大峦顶、土地庙后窑坎上、土地庙前、上畈轮车边、汪家窝,近前观之却是未见过的桂枝。只见这桂枝落地生根,几日后便枝繁叶茂,像一把巨大的伞,并且周围还长出了幼苗,这就是月宫银桂。童家湾人将幼苗移植于月形山一带。童家湾山青水秀,银桂飘香,引来了大象,毁坏桂林。月中吴刚见状,抡起开山板斧,劈向童家湾屋前,便出现了一眼神泉。童家湾人饮了这水后,个个力大无穷,妇女端茶用的茶盘都是用磨盘做的。有了神仙助力,童家湾人请来高仙念经作法,将大象关闭于屋后月形山中,因而得名“铁笼关象”。门前那眼泉也因而得名“大力神泉”。

  从此,有一首童谣广泛流传于童家湾一带:

  月形山,落金丹

  五行桂,老君栽

  八月中秋开满山

  香飘十里引象来

  猛象来把树毁坏

  老君怒,掷神丹

  神丹落地神泉开

  饮泉水,力气大

  围个铁笼把象关

  银桂太平童家湾

  如今童家湾山环水抱也确有铁笼关象之势。那眼泉还在,只是水土流失,已落于门前河中沙滩之上。

  不知不觉到了白霓旅游公路古堰大道,只见路边一棵挂牌保护的“迎宾桂”,树龄560年,四根粗壮挺拔的树干如娈生兄弟般一齐往上长,直插蓝天,树身有不少结疤,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手臂上的老年斑,树枝上长满了墨绿的叶子,庞大的树冠浓荫匝地,形成一把巨伞,热情地迎接前来参观的每一个游人。举起相机的瞬间,一片青绿扑面而来。

  绕过“迎宾桂”,沿着新砍出来的路往月形山走,路两边有栎树、槠树、枫树、松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木荆条,散发着阵阵木叶的清香。林中鸟儿叽叽喳喳,仿佛在对一群生人的探访表示惊讶。身处这种幽境,心中的浮躁立即被过滤,麻木的脚步也变得轻盈,大家都恨不得把这里的氧气打包带回家。

  老童说,每棵古桂都有责任人。在一棵380岁的古桂面前,挂牌保护的责任人是胡义矦。这棵古桂青枝茂叶,如秀发披肩,楚楚动人,取名“织女树”。隔河(溪)相望的对岸,有一棵同是380岁枝叶较疏的古桂,取名“牛郎”,责任人是童正章。两棵古桂中间隔着一条“天河”,他们的枝叶尽量往“河”中间生长,就像是两双手使劲地往对方伸过去,但痴痴相对几百年,仍然没有够着对方的手指。这不免让人想起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,似乎为这两棵古桂增添了悲情色彩。大家由衷希望他们的双手有一天能够相触在云天。

  沿着河堤往右拐,到了汪家窝,坎上长着一棵420岁的高大古桂,枝繁叶茂,如同无数张开的手臂,取名“千手观音”。老童指着两棵树龄几十年的桂树说,当年从这里移两棵古桂到县教育城后,就补栽了这两棵小的,童家湾延续几百年的规定,卖一棵桂树就要栽一棵补上。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,也移了三棵古桂到武大校园,陪伴在武大首任校长王世杰塑像周围,花开有期,馨香溢远,相信也能芬芳老校长的梦境。兜兜转转到了童家峦,这里有三棵古桂,取名“幸福之家”,大的200岁,小的也有100多岁,就像是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。其他还有“桃园三结义”“四世同堂”等等。

  下山的时候经过一个老砖窑,距窑两米处有一棵600岁的古桂王,劲拔的躯干直逼苍穹,如云的绿叶赏心悦目。这棵神奇的古桂不仅历经了600年风雨侵蚀,而且经受住高温炙烤,死而复生,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。据老童讲,以前烧过几年窑,相距仅两米的古桂差点被烤死,树叶差不多掉光,村民称之“鬼剃头”,都以为它将死去。想不到,几度春风吹过,它又奇迹般活过来了,逐渐长出新叶,变得郁郁葱葱,欣欣向荣。

  岁月沧桑,多少芳华成梦,古桂落叶,多少流年簌簌。历经600年变迁,童家湾古桂群依然飒飒英姿,卓然挺立,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童家儿女护树周全。老童说,大炼钢铁的时候,童家人宁愿拆屋也坚决不砍桂树。不管本屋人还是别队人,任何人不能砍一根桂花树枝,否则要受到重罚。有一年洪泉村有个十来岁的女孩砍了几根桂枝,女孩的舅舅是童家人,童家人查到后,舅舅带头找到姐姐家,处以罚金,并写检讨贴到树上,警示别人。所谓“认得亲就蓄不得林”。还有一年,洪泉村人来偷桂树做榨油的撞木枕,被罚款。渐渐养成习惯,砍柴时不砍桂枝。为了保护好古桂树,哪怕责任田分到户后,一直到现在桂树都是集体所有。

  从前童家湾人对桂树的保护意识那么强烈,可能并非出于生态建设的理念,而是因为桂树乃“发财树”。他们年年“打桂花”,花开时节,一般四五个人爬上桂树,用短竹棒打,桂花雨飘飘洒洒,浓香四溢。下面有几个人用晒谷的竹垫接,担回堂屋,用专门筛桂花的筛子筛,去除杂质。童家湾古桂多为银桂,桂树花开馨香宜人,花瓣重叠肉厚,很受汉口和咸宁人欢迎。在大集体时期,一年卖桂花的收入有两三千元(当时鸡蛋5分钱一个)。两三千元钱现在看来不足一提,在当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。当时别的组出一天工只有一两角钱,而童家湾那个组出一天工有五六角钱,按五六角钱一天算能抵五六百个工。按现在做一个工二百元算,要抵现在的十几万元。正因为有卖桂花的收入,童家湾这个组缺粮户很少,大多是余粮户,到年底结算分配后,大部分家庭有余粮钱进,小孩子过年穿的新衣服都是等进了余粮钱才去买,买年货也是用这钱。当时修祖堂、修路、农田水利维修等公益事业,都是用卖桂花的钱,不用找各家各户出钱。人保护树,树回馈人,童家湾古桂,不仅散发天然香气,而且以自己的价值为村人提供生产、生活资料,某种程度上来说,几百年来哺育了村里人,其德,值得永远铭记!

  近年生活条件变好后,童家湾人便不再专注于桂花的收益了,有花贩上门便去打桂花,若无人收购,就任由桂花在山中寂寞无主。当然,也有村民摘些桂花回家做桂花茶、桂花糕和桂花油。童家湾流传一首童谣“桂树美,桂花香,摘来银桂贡皇上。皇上喜,宫庭藏,馨香四溢满朝堂”,传说童氏先祖将桂花加工成糕点、精油进贡于皇宫,深受皇宫喜爱。此后皇上将童家湾桂花定为贡品,岁岁年年不可或缺。可见,童家湾人做桂花产品的习俗由来已久,这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浪漫和美丽。

  当满湾满山古桂花开,吐蕊竞馨,无人采摘的时候,呈现的一定是“有风香十里,无风十里香”的景象。若偕三五知己,漫步月形山,山风吹来,桂花雨纷纷扬扬,沐浴在桂雨的芬芳馥郁之中,定会心旷神怡;若赶上月明之夜,徜徉古桂林中,体会“香风吹不断,冷露听无声”的意境,定会如痴似醉,以为误入月宫。

  美哉!童家湾古桂,不仅在自己家里香,还把馨香远播到了县教育城和省城武汉大学,足见其品格高尚素洁,难怪历代文人墨客赞赏有加。唐代白居易“月中有客曾分种,世上无花敢斗香”、刘禹锡“莫羡三春桃与李,桂花诚实向秋荣”;宋代邓肃“清风一日来天阙,世上龙涎不敢香”、李清照“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”,均极力赞美桂花的香气和高洁品格。

  如今,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,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,童家湾人不仅保护古桂树,也保护其他如松树、枫树、栎树、槠树等,每到冬天就排值班表守护森林,保护生态环境已成全村人的共识。随着童家湾古桂群的重新面世,为咸宁市打造桂花文化名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,因而保护古桂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。在市、县两级的推动下,童家湾古桂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,让童家湾父老乡亲和所有爱桂人士充满期待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一个馨香满园的古桂公园定会唯美亮相,游人在打卡白霓古民居和古堰时,可以游览古桂公园,更增一份思“古”之悠情,领略诗情画意的仙境。

下一篇4 望着娘,我眼里充满幸福
© 崇阳周刊电子版 版权声明 | 关于本报 | 投稿信箱 | 联系方式 | 网管信箱 | 广告服务